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

来源:本站
导读:目前正在解读《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的相关信息,《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是由用户自行发布的知识型内容!下面请观看由(电工技术网 - www.9ddd.net)用户发布《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的详细说明。

方式0是外接串行移位寄存器方式。工作时,数据从RXD串行地输入/输出,TXD输出移位脉冲,使外部的移位寄存器移位。波特率固定为fosc/12(即,TXD每机器周期输出一个同位脉冲时,RXD接收或发送一位数据)。每当发送或接收完一个字节,硬件置TI=1或RI=1,申请中断,但必须用软件清除中断标志。

实际应用在串行I/O口与并行I/O口之间的转换。

2)方式1

方式1是点对点的通信方式。8位异步串行通信口,TXD为发送端,RXD为接收端。一帧为10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后高)、1位停止位。波特率由T1或T2的溢出率确定。

在发送或接收到一帧数据后,硬件置TI=1或RI=1,向CPU申请中断;但必须用软件清除中断标志,否则,下一帧数据无法发送或接收。

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

(1)发送:CPU执行一条写SBUF指令,启动了串行口发送,同时将1写入输出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发送起始位后,在每个移位脉冲的作用下,输出移位寄存器右移一位,左边移入0,在数据最高位移到输出位时,原写入的第9位1的左边全是0,检测电路检测到这一条件后,使控制电路作最后一次移位,/SEND和DATA无效,发送停止位,一帧结束,置TI=1。

(2)接收:REN=1后,允许接收。接收器以所选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端电平,当检测到一个负跳变时,启动接收器,同时把1FFH写入输入移位寄存器(9位)。由于接、发双方时钟频率有少许误差,为此接收控制器把一位传送时间16等分采样RXD,以其中7、8、9三次采样中至少2次相同的值为接收值。接收位从移位寄存器右边进入,1左移出,当最左边是起始位0时,说明已接收8位数据,再作最后一次移位,接收停止位。此后:

A、若RI=0、SM2=0,则8位数据装入SBUF,停止位入RB8,置RI=1。

B、 若RI=0、SM2=1,则只有停止位为1时,才有上述结果。

C、若RI=0、SM2=1,且停止位为0,则所接数据丢失。

D、若RI=1,则所接收数据丢失。

无论出现那种情况,检测器都重新检测RXD的负跳变,以便接收下一帧。

3)方式2、方式3

方式2和方式3是9位异步串行通信,一般用在多机通信系统中或奇偶校验的通信过程。在通讯中,TB8和RB8位作为数据的第9位,位SM2也起作用。方式2与方式3的区别只是波特率的设置方式不同。

(1)发送

向SBUF写入一个数据就启动串口发送,同时将TB8写入输出移位寄存器第9位。开始时,SEND和DATA都是低电平,把起始位输出到TXD。DATA为高,第一次移位时,将‘1’移入输出移位寄存器的第9位,以后每次移位,左边移入‘0’,当TB8移到输出位时,其左边是一个‘1’和全‘0’。检测到此条件,再进行最后一次移位,/SEND=1,DATA=0,输出停止位,置TI=1。

(2)接收

置REN=1,与方式1类似,接收器以波特率的16倍速率采样RXD端。

起始位0移到输入寄存器的最左边时,进行最后一次移位。在RI=0,SM2=0或接收到的第9位=1时,收到的一字节数据装入SBUF,第9位进入RB8,置RI=1;然后又开始检测RXD端负跳变。

3、 多机通信

在这里,多机系统是指‘一主多从’。51系列单片机中,利用第9位TB8/RB8来区分地址与数据信息,用位SM2确定接收方是否对地址或数据帧敏感。其原则是:

1)发送方用第9位TB8=1标志地址帧,TB8=0标志数据帧。

2)接收方若设置SM2=1,则只能接收到地址信息,若设SM2=0,则不管是地址还是数据帧,都能接收到。

利用方式2、3的特点,在点对点的通讯中,在发送方可以用第9位TB8作为奇偶校验位。在接收方,SM2位必须清0。

4、波特率

1)方式0的波特率=fosc/12

2)方式2的波特率=2^smod*fosc/64

3)方式1、3的波特率由T1或T2的溢出率和SMOD位确定:

(1)用T1:波特率=2^smod*T1定时器的溢出率/32,T1为方式2T1定时器溢出率=1/((12/fosc)*(256-X))例:已知fosc=6MHz,SMOD=0,设置波特率为2400,求T1的计数初值X。

波特率=1/((12/fosc)*(256-X))/32=fosc/12*32(256-X)(256-X)=fosc/2400/384=6M/2400/384;256-X~=6.5104X~=250=FAH 只能近似计算。

若fosc=11.0592MHz, 则256-X=11.0592M/2400/384=4068/384=12 X=F4H;可精确算出,对其它常用的标准波特率也是能正确算出。所以这个晶振频率是最常用的。

如果SMOD=1,则同样的X初值得出的波特率加倍。

(3)用T2:

在52型单片机中,串口方式1、3的波特率发生器选择由TCLK、RCLK位确定是T1还是T2。若TCLK=1,则发送器波特率来自T2,否则来自T1。若RCLK=1,则接收器波特率来自T2,否则来自T1。

由T2产生的波特率与SMOD无关。T2定时的最小单元=2/fosc。T2的溢出脉冲16分频后作为串口的发送或接收脉冲。

波特率=(1/((2/fosc)(65536-X)))/16=fosc/(32(65536-X))例:已知fosc=11.0592MHz,求波特率=2400时的X2400=11059200/(32(65536-X)) 65536-X=144 X=65392=FF70H计数器初值寄存器:RCAP2H=0FFH,RCAP2L=70H。

提醒:《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最后刷新时间 2024-03-14 00:51:08,本站为公益型个人网站,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信息,不进行任何商业性质的盈利。如果内容、图片资源失效或内容涉及侵权,请反馈至,我们会及时处理。本站只保证内容的可读性,无法保证真实性,《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解析》该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