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

来源:本站
导读:目前正在解读《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的相关信息,《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是由用户自行发布的知识型内容!下面请观看由(电工技术网 - www.9ddd.net)用户发布《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的详细说明。
简介:Android系统移植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在特定的硬件上运行Android系统,由于Android系统用的是linux内核,因此内核移植和嵌入式linux移植差异不大,过程如本文。

(1)移植boot-loader和linux2.6内核到目标平台上,让linux内核可以启动起来,基本的驱动允许正常。

(2)修改内核配置文件,打开Android必须的驱动(日志和BINDER)如下:

CONFIG_ANDROID=y

CONFIG_ANDROID_BINDER_IPC=y

CONFIG_ANDROID_LOGGER=y

此部分的代码在内核drivers/staging/android目录下。

(3)为了提高启动速度,采用ramdisk,将android文件系统的部分内容压缩到内核中。

首先打开内核驱动:

CONFIG_BLK_DEV_INITRD=y

CONFIG_INITRAMFS_SOURCE="root"

CONFIG_INITRAMFS_ROOT_UID=0

CONFIG_INITRAMFS_ROOT_GID=0

然后在android源代码编译出来的out/target/product/merlin/root目录复制到内核目录下。

(4)根据android文件系统的要求对nand flash进行重新分区,举例如下:

将nand flash分区以下8个分区

NTIM

OBM

U-boot

Kernel

System

UserData

Mass Storage

BBT

(5)根据分区表修改内核启动参数如下:

CONFIG_CMDLINE="ubi.mtd=4 ubi.mtd=5 ubi.mtd=6 root=ubi0_0 rootfstype=ubifs console=ttyS1,115200 uart_dma init=/init"

参数的意思是:载入的文件系统部分有3个分区,分别为nand flash的第4,5,6分区(从0编号),文件系统采用ubifs格式,控制台设备为ttyS1,波特率为115200

启动的第一个应用程序是/init

(6)确保控制台的设置和硬件保持一致,如:硬件上串口用的是UART1,则内核启动参数中设置有console=ttyS1,而且android的启动过程中设要设置正确,修改部分位于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init/init.c文件中,

static char *console_name = "/dev/console";

修改成

static char *console_name = "/dev/ttyS1";

(7)修改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rootdir目录下的init.rc文件,作如下修改(android默认yaffs2文件系统):

首先将android文件系统修改成可读写,

mount rootfs rootfs / ro remount

修改成

mount rootfs rootfs / rw remount

然后修改挂载system和userdata部分的代码,

# Mount /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

mount yaffs2 mtd@system /system

mount yaffs2 mtd@system /system ro remount

# We chown/chmod /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 defaults

mount yaffs2 mtd@userdata /data nosuid nodev

chown system system /data

chmod 0771 /data

改成

# Mount /system rw first to give the filesystem a chance to save a checkpoint

mount ubifs ubi0_0 /system ro

# We chown/chmod /data again so because mount is run as root + defaults

mount ubifs ubi1_0 /data nosuid nodev

chown system system /data

chmod 0771 /data

(8)完成后编译内核,可以启动文件系统,控制台可用,但是没有显示启动log,而且不停的重启。

(9)系统不停的重启,因此控制台已经可用了,自然而然的想到看到logcat日志,一看,发现logcat设备居然没起来,配置文件里面都定义了

居然没起来,查看了下内核drivers/staging/android目录,没有.o文件,证明是没编译到,在看内核目录下的.config文件,发现居然没有了

logcat和binder的宏定义,配置文件里面有定义而.config文件中无定义,肯定是相关Kconfig文件的问题,通过分析drivers/staging目录下的

Kconfig文件发现是因为STAGING_EXCLUDE_BUILD宏默认是y,在配置文件中否定此宏即可,在配置文件中CONFIG_STAGING定义后加上即可,如下:

CONFIG_STAGING=y

# CONFIG_STAGING_EXCLUDE_BUILD is not set

修改后重新编译发现系统完成正常启动,启动过程中启动log也显示正常。

至此,android初步移植工作已经完成,当然,系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下一步继续修改。

android系统移植流程小结:(华清远见android培训内部资料)

(1)android linux内核的普通驱动移植,让内核可以在目标平台上运行起来。

(2)正确挂载文件系统,确保内核启动参数和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rootdir目录下的init.rc中的文件系统挂载正确。

(3)调试控制台,让内核启动参数中的console参数以及android源代码system/core/init/init.c中的console_name设置和硬件保持一致

(4)打开android相关的驱动(logger,binder等),串口输入logcat看logger驱动起来,没有的话调试logger驱动。(ARM的内核配置文件定义在内核arch/arm/configs目录下。)

提醒:《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最后刷新时间 2024-03-14 01:02:25,本站为公益型个人网站,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信息,不进行任何商业性质的盈利。如果内容、图片资源失效或内容涉及侵权,请反馈至,我们会及时处理。本站只保证内容的可读性,无法保证真实性,《Android系统内核移植流程详解》该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