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件那样向设备传送数据。可是为什么用户使用write函数就可以把数据写到设备里面
这个奥秘就在于设备驱动程序的write实现中,这里我结合一些源代码来解释如何使得一个简简单单的write函数能够完成向设备里面写数据的复杂过程。 这里的源代码主要来自两个地方。第一是oreilly出版的《Linux device driver》中的实例,第二是Linux Kernel 2.2.14核心源代码。我只列出了其中相关部分的内容,如果读者有兴趣,也可以查阅其它源代码。不过我不是在讲解如何编写设备驱动程序,所以不会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说明,再说有些地方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吃透。 由于《Linux device driver》一书中的例子对于我们还是复杂了一些,我将其中的一个例程简化了一下。这个驱动程序支持这样一个设备:核心空间中的一个长度为10的数组kbuf[10]。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程序open它,read它,write它,close它。这个设备的名字我称为short_t。 对于一个设备,它可以在/dev下面存在一个对应的逻辑设备节点,这个节点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但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件,它是设备文件,更确切的说,它是设备节点。这个节 点是通过mknod命令建立的,其中指定了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主设备号表明了某一类设备,一般对应着确定的驱动程序;次设备号一般是区分是标明不同属性,例如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操作。这个设备号是从/proc/devices文件中获得的,所以一般是先有驱动程序在内核中,才有设备节点在目录中。这个设备号(特指主设备号)的主要作用,就是声明设备所使用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和设备号是一一对应的,当你打开一个设备文件时,操作系统就已经知道这个设备所对应的驱动程序是哪一个了。这个"知道"的过程后面就讲。 我们再说说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吧。这里我只介绍动态模块型驱动程序(就是我们使用insmod加载到核心中并使用rmmod卸载的那种),因为我只熟悉这种结构。 模块化的驱动程序由两个函数是固定的:int init_module(void) ;void cleanup_module(void)。前者在insmod的时候执行,后者在rmmod的时候执行。 init_nodule在执行的时候,进行一些驱动程序初始化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有三件:注册设备;申请I/O端口地址范围;申请中断IRQ。这里和我们想知道的事情相关的只有注册设备。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init_module函数: int init_module(void){ int result = check_region(short_base,1);/* 察看端口地址*/ …… request_region(short_base,1,"short"); /* 申请端口地址*/ …… result = register_chrdev(short_major, "short", &short_fops); /* 注册设备 */ …… result = request_irq(short_irq, short_interrupt, SA_INTERRUPT, "short", NULL); /* 申请IRQ */ …… return 0; }/* init_module*/ 上面这个函数我只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函数是 result = register_chrdev(short_major, "short", &short_fops); 这是一个驱动程序的精髓所在!!当你执行indmod命令时,这个函数可以完成三件大事: 第一,申请主设备号(short_major),或者指定,或者动态分配;第二,在内核中注册设 备的名字("short");第三,指定fops方法(&short_fops)。其中所指定的fops方法就是 我们对设备进行操作的方法(例如read,write,seek,dir,open,release等),如何实现 这些方法,是编写设备驱动程序大部分工作量所在。 现在我们就要接触关键部分了--如何实现fops方法。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文件都有一个file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一个file_operations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体指明了能够对该文件进行的操作。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file_operations结构: struct file_operations { loff_t (*llseek) (struct file *, loff_t, int); ssize_t (*read) (struct file *, char *, size_t, loff_t *); ssize_t (*write) (struct file *, const char *, size_t, loff_t *); int (*readdir) (struct file *, void *, filldir_t); unsigned int (*poll) (struct file *, struct poll_table_struct *); int (*ioctl)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unsigned int, unsigned long); int (*mmap) (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int (*open)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lush) (struct file *); int (*release) (struct inode *, struct file *); int (*fsync) (struct file *, struct dentry *); int (*fasync) (int, struct file *, int); int (*check_media_change) (kdev_t dev); int (*revalidate) (kdev_t dev); int (*lock) (struct file *, int, struct file_lock *); }; 我们可以看到它实际上就是许多文件操作的函数指针,其中就有write,其它的我们就不去管它了。这个write指针在实际的驱动程序中会以程序员所实现的函数名字出现,它指 向程序员实现的设备write操作函数。下面就是一个实际的例子,这个write函数可以向核 心内存的一个数组里输入一个字符串。 int short_write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const char *buf, int count){ int retval = count; extern unsigned char kbuf[10]; if(count>10) count=10; copy_from_user(kbuf, buf, count); return retval; }/* short_write */ 设备short_t对应的fops方法是这样声明的: struct file_operations short_fops = { NULL, /* short_lseek */ short_read, short_write, NULL, /* short_readdir */ NULL, /* short_poll */ NULL, /* short_ioctl */ NULL, /* short_mmap */ short_open, short_release, NULL, /* short_fsync */ NULL, /* short_fasync */ /* nothing more, fill with NULLs */ }; 其中NULL的项目就是不提供这个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出short_t设备只提供了read,write,open,release功能。其中write功能我们在上面已经实现了,具体的实现函 数起名为short_write。这些函数就是真正对设备进行操作的函数,这就是驱动程序的一大好处:不管你实现的时候是多么的复杂,但对用户来看,就是那些常用的文件操作函数。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驱动程序里的write函数有四个参数,函数格式如下: short_write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const char *buf, int count) 而用户程序中的write函数只有三个参数,函数格式如下: write(inf fd, char *buf, int count) 那他们两个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这就要靠操作系统核心中的函数sys_write了,下面 是Linux Kernel 2.2.14中sys_write中的源代码: asmlinkage ssize_t sys_write(unsigned int fd, const char * buf, size_t count) { ssize_t ret; struct file * file; struct inode * inode; ssize_t (*write)(struct file *, const char *, size_t, loff_t *); /* 指向 驱动程序中的wirte函数的指针*/ lock_kernel(); ret = -EBADF; file = fget(fd); /* 通过文件描述符得到文件指针 */ if (!file) goto bad_file; if (!(file->f_mode & FMODE_WRITE)) goto out; inode = file->f_dentry->d_inode; /* 得到inode信息 */ ret = locks_verify_area(FLOCK_VERIFY_WRITE, inode, file, file->f_pos, count); if (ret) goto out; ret = -EINVAL; if (!file->f_op || !(write = file->f_op->write)) /* 将函数开始时声明的 write函数指针指向fops方法中对应的write函数 */ goto out; down(&inode->i_sem); ret = write(file, buf, count, &file->f_pos); /* 使用驱动程序中的write函数 将数据输入设备,注意看,这里就是四个参数了 */ up(&inode->i_sem); out: fput(file); bad_file: unlock_kernel(); return ret; } 我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来测试这个驱动程序,该程序源代码节选如下(该省的我都省了): main(){ int fd,count=0; unsigned char buf[10]; fd=open("/dev/short_t",O_RDWR); printf("input string:"); scanf("%s",buf); count=strlen(buf); if(count>10) count=10; count=write(fd,buf,count); close(fd); return 1; } 现在我们就演示一下用户使用write函数将数据写到设备里面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1,insmod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申请设备名和主设备号,这些可以在/proc/devieces中获得。 2,从/proc/devices中获得主设备号,并使用mknod命令建立设备节点文件。这是通过主 设备号将设备节点文件和设备驱动程序联系在一起。设备节点文件中的file属性中指明了驱动程序中fops方法实现的函数指针。 3,用户程序使用open打开设备节点文件,这时操作系统内核知道该驱动程序工作了,就调用fops方法中的open函数进行相应的工作。open方法一般返回的是文件标示符,实际上并不是直接对它进行操作的,而是有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在背后工作。 4,当用户使用write函数操作设备文件时,操作系统调用sys_write函数,该函数首先通过文件标示符得到设备节点文件对应的inode指针和flip指针。inode指针中有设备号信息,能够告诉操作系统应该使用哪一个设备驱动程序,flip指针中有fops信息,可以告诉操作系统相应的fops方法函数在那里可以找到。 5,然后这时sys_write才会调用驱动程序中的write方法来对设备进行写的操作。 其中1-3都是在用户空间进行的,4-5是在核心空间进行的。用户的write函数和操作系统的write函数通过系统调用sys_write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