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功能用语音系统举例最为恰当。目前来看,大多数支持语言识别技术的车载系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语言识别”,而是“指定语言标签识 别”。也就是说,在语音识别技术仍需突破的大前提下,车载系统提供的语言功能大多只能实现和用户的“勉强对话”,用户往往不能“说人话”,而是要按照机器 需要表述,很难接受。
但是,语音功能本身是非常符合车载使用环境的。优质的语言服务可以解放驾驶者双手,提高驾驶安全性。所以,在技术发展渐渐成熟之后,通过语音直接实现对各项车载功能的控制对用户而言颇具诱惑力。
鸡肋功能或许可以用“镜像映射”举例。将手机上的功能直接投射到车载显示屏上,听着很不错,车机无缝操作手机功能的想法也很炫。但实际上,手机上诸如游戏、炒股之类的大多数功能在车载环境中根本无从使用,所以这项功能往往沦为鸡肋。
苦寻盈利模式
虽然目前盈利困难,但并不代表车联网服务就不能盈利。在李海港和应宜伦的脑海里,未来车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已经初具雏形。
首先是广告,并非简单的车机推送广告。举个例子:某用户的哥们到了北京,想吃烤鸭,那么该用户要做的只是告诉车载系统想吃烤鸭这件事情。而后,最好的烤鸭餐厅马上被推荐出来,系统还会自动帮他设计最快路线,预留烤鸭店停车位,帮他排号,还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服务提供之后,盈利既水到渠成。假设用户在烤鸭店刷卡消费八百,银联的系统里会自动将10%扣到车载服务提供商的帐户里去。也就是说,在保证了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车联网产品公司也赚到了钱。用户没有看到任何广告,打折、团购和不想看到的信息。
另外,定制化增值服务。在应宜伦看来,车联网服务的出路最终将会是定制化。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随心选择希望获得的服务套餐,并且这些套餐价值从几千到几万,十几万不等,服务也可能和电商、俱乐部等各个领域相结合。
未来,应宜伦希望自己能走运营商模式,提供给厂家的产品哪怕成本再高,厂家给到用户也是免费,而多出的成本则通过增值服务消化。虽然目前来看这样的愿景有些遥远,但并非没有可能。
支撑起这个愿景的支点是有价值的服务。例如,根据实时路况分析,车载导航会精准地选出一条油耗最低的路径供用户选择,并告诉用户每个月通过这个 服务节省的消费和时间,这就是有价值的服务。通过车载电子办公,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这也是有价值的服务。当车联网产品成功搭建一个良性的平台后,盈利模式自然会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扎实做好产品研发是最主要的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