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Gartner预测,截止到2018年,由于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70%的专业人士将携带自有终端设备办公。云计算“一云多端”的特性将软件从本地硬件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有了云计算,以前需要在本地进行的计算,大部分都可以基于互联网通过远程实现,软件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硬件设备,终端多了软件就自由了。
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
云计算的应用有很多,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觉得自己跟云计算最直接的关系,就是把文件或者一些照片存放在云端上,在有网络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出来。其实云计算的应用并不单单局限于此,现在云计算的应用可以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相对于比较高端的医疗行业,云计算同样适用。
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病情检测,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技术,把病情通过手机应用上传到云端,就可以获得三甲医院医生的初步诊疗。国际首创的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并即将投入使用,可以帮助医疗资源进一步有效利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在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中山医院,医生正通过云端传来的数据,实时监测苏州一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病情。通过租用的一氧化氮检测仪上的蓝牙链接,这名患者睡觉时呼出的一氧化氮浓度的数值变化情况,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上传到云端计算机,并形成分析数据传到了中山医院医生的电脑上。医生远程就可以制定治疗方案。以前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就只能往来奔波,每夜都住院监测。
这位姓郝的苏州患者说:“以前在医院很不方便,看医生要排队要预约,费用又大,区间的交通又不方便。像以前在医院里看的话,一次花费就在四百到五百之间,现在每天就是花一点电费吧。”
远程医疗在我国开展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无法解决检测病人实时生理指标并上传的问题,效果很局限。本次由上海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成立的上海物联网医学中心,研制出了相关的无线传感器和数据传输分析软件,攻克这个难题,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家庭管理和治疗。
“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心脏,比如说有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说,“还有其他的一些慢性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甚至一些骨科疾病,都可以得到应用。”
家庭实现远程医疗,不仅使得医疗资源更有效利用,同时配合上海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互联网医疗将起到慢性病管理和治未病的作用。白春学说:“有些疾病不监测,小病变成大病,会花很多医疗费用。像我们慢阻肺急性加重来讲,一次住院要花1万到15000元,那如果你避免急性发作,这个15000元就可以不花了,病人还可以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近期物联网医疗技术就将在上海青浦区投入使用,并向全市推开。目前,全国范围也在建设物联网医学的协作机制,已经有36家知名医院将远程为病人实施治疗。
挂号难医疗行业上马云计算回顶部
中国某一线城市,每年挂专家号的人次在一亿以上,而该城市每年可接待专家问诊的能力在一百万左右。实际上,大量挂专家号的患者,很多只是感冒之类的小症状,完全不必在大型专科或综合性医院求医。资源调配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导致了医疗质最难以保证、地区之间参差不齐以及医患纠纷增多等状况。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IT系统的建设模式也有深刻联系。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IT基础设施往往是分散而隔离的,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同一医机构的不同部门单独维护和使用。这些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对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对医疗系统的统筹管理。而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联合优化和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
云计算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医疗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类型多样的健康管理应用,为每一个人制订个性化的方案。此外,在生物医学和个性药物的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云计算节约资源、便利管理的特性也将提高这些领域的研究效率。
为此,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考虑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比如,美国的医疗计划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通过云计算改造现有的医疗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连接到全美的医院,查询最新的医疗信息。丹麦政府计划通过云计算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体系,从而改善该国药品管理局的工作流程,并将优化的流程推广至药商甚至全丹麦的医药行业。
智能医疗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回顶部
其实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储存的信息也不再依赖于电脑硬盘或者是传统服务器,而是可以直接将海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可以随时更新、调用,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
云计算是建立智能医疗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通过将电子健康档案和云计算平台融合在一起,每个人的健康记录和病历能够被完整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在合适的时候为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保险机构和科研单位所使用。
同时,一些知名的医疗研究机构也开始使用"健康云".美国哈佛医学院是最早部署和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医疗机构之一,它所建立的私有"医疗云"已经成为其在日常医疗和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工作室分布在波士顿的多个地点,其中有6个基础研究实验室,50个门诊部,17个附属的研究所和医院等。其间进行的个性化医疗和基因研究等的项目往往需要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同的研究小组对IT环境和资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IT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就此,哈佛医学院希望通过云计算解决在各个研究小组和机构之间实时、动态、按需调配计算资源的问题,以减少日常的管理相维护成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医学研究相关的任务上来。哈佛医学院将自己的IT平台搭建在AmazonEC2之上,形成了自己私有的"健康云",在所管辖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实现共享。除此之外,该机构采用一系列成熟的云环境管理工具,将研究人员从底层的管理实施细节中解放出来,使管理成本降低到原来的20%左右。
云计算在医疗领域会遇到的难题
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虽然医疗行业的一些解决方案能够简化流程,提高服务精准度,诸如图片归档及通讯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和医疗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 CIS ),但市场需要的是能够将这些技术进行集成,使所有相关病人及影像学资料都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都被访问到。这种企业级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将有助于帮助医疗服务提供商提高效率。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
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医院的病房之间,数据通信能不能保障是很大的问题,对于临床研究而言,一天的停电事故就意味着对云计算服务的彻底否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底层软件不能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虽说如此,但是云计算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会分为不同的阶段出现。在美国一些先进的制药企业多年前就淘汰了自己的私有数据中心,转而投入公有云的怀抱。但整体的医疗IT市场状态显示即便是最新进入云端的医疗企业,关键核心财务应用转移到云端仍存在困难。对于很多其他公司,完全进入公有云的价值命题也是问题。
有意思的是国内也有一些更加有冒险精神的医疗企业,比如国药控股。去年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曹国钧就公开表示:“很多企业都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系统部署在云计算上,但国药已经把ERP部署在云计算上了。但是在国外还没有先例,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到我们公司看都觉得很惊讶,觉得挺有胆量,我说不是胆量,实际上是我们理解云计算。我们认为云计算并不是理念,它在企业实施过程中,从维护、成本、应用三个方面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云计算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云计算正拨开层层浮云,显示出其难以阻挡的发展势头,落地到各项行业应用中,助力企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困难必然存在,但是所带来的机遇与惠民利益却无可厚非。
不过,相比于欧美市场,国内云计算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核心技术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此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有效保护信息安全也是摆在云计算市场上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虽然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宽容地描述为“有些混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正在着手加以解决,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医疗机构采用和其它行业机构一样的消费方法——提供指导和工具,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工具,而不仅仅是简单安全地使用现有的模式和完全停止云存储的使用。如果你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合作并共享文件,那就一定要使用云合作服务,同时在采用云合作服务项目时,这里的工具能确保数据的安全。这些工具最有可能成为加密技术的透明保护层,可以消无声息地(且迅速地)给任何移到云上的数据加密,而且由于自己来负责最重要的密钥。
与此同时,一些小问题会随之出现(现在你的合作者也要拿到钥匙——但要尽可能的是在后台为你处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这些方法成为主流,全面接受云存储,共享知识、开展合作、解决难题的能力至少会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一样稳定。这样的结果会使每个人都皆大欢喜。
据Gartner预测,截止到2018年,由于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70%的专业人士将携带自有终端设备办公。云计算“一云多端”的特性将软件从本地硬件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有了云计算,以前需要在本地进行的计算,大部分都可以基于互联网通过远程实现,软件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硬件设备,终端多了软件就自由了。
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
云计算的应用有很多,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人觉得自己跟云计算最直接的关系,就是把文件或者一些照片存放在云端上,在有网络的地方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出来。其实云计算的应用并不单单局限于此,现在云计算的应用可以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相对于比较高端的医疗行业,云计算同样适用。
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病情检测,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技术,把病情通过手机应用上传到云端,就可以获得三甲医院医生的初步诊疗。国际首创的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并即将投入使用,可以帮助医疗资源进一步有效利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在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中山医院,医生正通过云端传来的数据,实时监测苏州一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病情。通过租用的一氧化氮检测仪上的蓝牙链接,这名患者睡觉时呼出的一氧化氮浓度的数值变化情况,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上传到云端计算机,并形成分析数据传到了中山医院医生的电脑上。医生远程就可以制定治疗方案。以前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就只能往来奔波,每夜都住院监测。
这位姓郝的苏州患者说:“以前在医院很不方便,看医生要排队要预约,费用又大,区间的交通又不方便。像以前在医院里看的话,一次花费就在四百到五百之间,现在每天就是花一点电费吧。”
远程医疗在我国开展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无法解决检测病人实时生理指标并上传的问题,效果很局限。本次由上海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成立的上海物联网医学中心,研制出了相关的无线传感器和数据传输分析软件,攻克这个难题,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家庭管理和治疗。
“除了呼吸之外,还有心脏,比如说有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说,“还有其他的一些慢性病,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甚至一些骨科疾病,都可以得到应用。”
家庭实现远程医疗,不仅使得医疗资源更有效利用,同时配合上海实施的家庭医生制度,互联网医疗将起到慢性病管理和治未病的作用。白春学说:“有些疾病不监测,小病变成大病,会花很多医疗费用。像我们慢阻肺急性加重来讲,一次住院要花1万到15000元,那如果你避免急性发作,这个15000元就可以不花了,病人还可以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近期物联网医疗技术就将在上海青浦区投入使用,并向全市推开。目前,全国范围也在建设物联网医学的协作机制,已经有36家知名医院将远程为病人实施治疗。
挂号难医疗行业上马云计算回顶部
中国某一线城市,每年挂专家号的人次在一亿以上,而该城市每年可接待专家问诊的能力在一百万左右。实际上,大量挂专家号的患者,很多只是感冒之类的小症状,完全不必在大型专科或综合性医院求医。资源调配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也直接导致了医疗质最难以保证、地区之间参差不齐以及医患纠纷增多等状况。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IT系统的建设模式也有深刻联系。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IT基础设施往往是分散而隔离的,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同一医机构的不同部门单独维护和使用。这些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对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对医疗系统的统筹管理。而云计算的出现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联合优化和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
云计算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医疗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类型多样的健康管理应用,为每一个人制订个性化的方案。此外,在生物医学和个性药物的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云计算节约资源、便利管理的特性也将提高这些领域的研究效率。
为此,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考虑基于云计算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比如,美国的医疗计划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通过云计算改造现有的医疗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连接到全美的医院,查询最新的医疗信息。丹麦政府计划通过云计算建立全国性的医疗体系,从而改善该国药品管理局的工作流程,并将优化的流程推广至药商甚至全丹麦的医药行业。
智能医疗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回顶部
其实云计算可以说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储存的信息也不再依赖于电脑硬盘或者是传统服务器,而是可以直接将海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可以随时更新、调用,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
云计算是建立智能医疗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通过将电子健康档案和云计算平台融合在一起,每个人的健康记录和病历能够被完整地记录和保存下来,在合适的时候为医疗机构、主管部门、保险机构和科研单位所使用。
同时,一些知名的医疗研究机构也开始使用"健康云".美国哈佛医学院是最早部署和使用云计算平台的医疗机构之一,它所建立的私有"医疗云"已经成为其在日常医疗和研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工作室分布在波士顿的多个地点,其中有6个基础研究实验室,50个门诊部,17个附属的研究所和医院等。其间进行的个性化医疗和基因研究等的项目往往需要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同的研究小组对IT环境和资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IT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就此,哈佛医学院希望通过云计算解决在各个研究小组和机构之间实时、动态、按需调配计算资源的问题,以减少日常的管理相维护成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医学研究相关的任务上来。哈佛医学院将自己的IT平台搭建在AmazonEC2之上,形成了自己私有的"健康云",在所管辖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实现共享。除此之外,该机构采用一系列成熟的云环境管理工具,将研究人员从底层的管理实施细节中解放出来,使管理成本降低到原来的20%左右。
云计算在医疗领域会遇到的难题
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虽然医疗行业的一些解决方案能够简化流程,提高服务精准度,诸如图片归档及通讯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和医疗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 CIS ),但市场需要的是能够将这些技术进行集成,使所有相关病人及影像学资料都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都被访问到。这种企业级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将有助于帮助医疗服务提供商提高效率。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
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和医院的病房之间,数据通信能不能保障是很大的问题,对于临床研究而言,一天的停电事故就意味着对云计算服务的彻底否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就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底层软件不能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虽说如此,但是云计算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会分为不同的阶段出现。在美国一些先进的制药企业多年前就淘汰了自己的私有数据中心,转而投入公有云的怀抱。但整体的医疗IT市场状态显示即便是最新进入云端的医疗企业,关键核心财务应用转移到云端仍存在困难。对于很多其他公司,完全进入公有云的价值命题也是问题。
有意思的是国内也有一些更加有冒险精神的医疗企业,比如国药控股。去年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曹国钧就公开表示:“很多企业都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系统部署在云计算上,但国药已经把ERP部署在云计算上了。但是在国外还没有先例,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到我们公司看都觉得很惊讶,觉得挺有胆量,我说不是胆量,实际上是我们理解云计算。我们认为云计算并不是理念,它在企业实施过程中,从维护、成本、应用三个方面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云计算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云计算正拨开层层浮云,显示出其难以阻挡的发展势头,落地到各项行业应用中,助力企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对于医疗行业而言,困难必然存在,但是所带来的机遇与惠民利益却无可厚非。
不过,相比于欧美市场,国内云计算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核心技术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国内云计算的发展。此外,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有效保护信息安全也是摆在云计算市场上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虽然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很宽容地描述为“有些混乱”,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问题正在着手加以解决,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医疗机构采用和其它行业机构一样的消费方法——提供指导和工具,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工具,而不仅仅是简单安全地使用现有的模式和完全停止云存储的使用。如果你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合作并共享文件,那就一定要使用云合作服务,同时在采用云合作服务项目时,这里的工具能确保数据的安全。这些工具最有可能成为加密技术的透明保护层,可以消无声息地(且迅速地)给任何移到云上的数据加密,而且由于自己来负责最重要的密钥。
与此同时,一些小问题会随之出现(现在你的合作者也要拿到钥匙——但要尽可能的是在后台为你处理)。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这些方法成为主流,全面接受云存储,共享知识、开展合作、解决难题的能力至少会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一样稳定。这样的结果会使每个人都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