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确选用阀门的意义
正确选用阀门,对保证装置安全生产,提高阀门使用寿命,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是至关重要的。许多阀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阀门的选用不当,如在严寒地区使用了铸铁阀门,因油中含水积于阀体中,冬季结冻很容易冻裂阀门。在一些泵体出口阀门中,由于某些原因,所需流程较低而配用泵功率较大的场合,常常采用关小阀门来调节流量的办法。操作时,由于闸阀板局部打开,产生振动,加速了闸板与阀座密封表面的磨损,很容易造成阀门泄露。另外,阀门质量的好坏对生产使用也有很大影响。
1.2选用阀门的原则
可靠性
电力生产要求连续、平稳、长周期运行。因此,要求采用的阀门应有高的可靠性,安全系数大,不能因为阀门故障造成重大生产安全及人身伤亡事故;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长周期连续生产就是效益;另外,减少或避免由于阀门引起的“跑、冒、滴、漏”,创建清洁、文明工厂。
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阀门应满足操作介质、压力温度及用途需要,这也是阀门选用最基本的要求。例如需要阀门起超压保护作用,排放多余介质的,应选用安全阀、溢流阀;需要防止操作过程中介质回流的,应采用止回阀;需要自动排除蒸汽管道和设备中不断产生的冷凝水、空气及其他不可冷凝性气体,同时又要阻止蒸汽逸出的,应选用疏水阀。另外,对有腐蚀介质,应选用耐腐蚀材料阀体。
操作、安装、检(维)修方便
阀门安装好后,应能使操作人员正确识别阀门方向、开度标志、指示信号,便于及时果断地处理各种应急故障。同时,所选阀门类型结构应尽量简单,安装、检(维)修方便。
经济性
注意节约投资,降低装置成本,因此一般场合下要求,国内生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选用国产阀门;几种不同阀门类型都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选用价格低廉的、结构简单的阀门;普通材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不应选用较高等级的材质。
阀门供货要求
2.1一般要求
阀门必须按其相应的技术标准、设计图样、技术文件及采购合同的规定进行制造。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供货。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并应按规定要求检验和供货。
2.2涂层
(1)除奥氏体不锈钢及铜制阀门外,其他金属制阀门的非加工外表面应涂漆或按合同的规定予以涂层。
(2)非涂漆或无防锈层的加工面,必须涂易除去的防锈剂。阀门内腔及零件不得涂漆,并应无污垢锈斑。
2.3标志
阀门应具有清晰的标志,并符合GB 12220《通用阀门标志》的规定。
标牌应牢固地固定在阀门的明显部位,其内容必须齐全、正确,并应符合JB 8的规定,其材料应用不锈钢、铜合金或铝合金制造。
2.4阀门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内容
制造厂名称及出厂日期;
产品名称、型号及规格;
公称压力、公称通径、适用介质及适用温度;
设计要求做试验的阀门,应有制造厂商的试验合格证明书
阀门的检验
3.1文件的检查
阀门到货后应查检质量证明文件,阀门上应有制造厂商铭牌,铭牌和阀体上应有制造厂名称、阀门型号、公称压力、公称通径等标识。
3.2外观检查
阀门到货必须进行外观检查。
阀门运输时的开闭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闸阀、截止阀、节流阀、调节阀、蝶阀、底阀等阀门应处于全关闭位置;
b、旋塞阀、球阀的关闭件均应处于全开启位置;
c、隔膜阀应处于关闭位置,且不可关的过紧,以防止损坏隔膜;
d、止回阀的阀瓣应关闭并予以固定。
阀门不得有损坏、缺件、腐蚀、铭牌脱落等现象,且阀体内不得有脏污。
阀门两端应有保护。手柄或手轮操作应灵活轻便,不得有卡涩现象。
阀体为铸件时,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纹、缩孔、沙眼、气孔、毛刺等缺陷;阀体为锻件时,其表面应无裂纹、夹层、重皮、斑疤等缺陷。
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动作灵活准确,无偏心、移位或歪斜现象。
弹簧式安全阀应具有铅封,杠杆式安全阀应有重锤的定位装置。
衬胶、衬搪瓷及衬塑的阀门内表面应平整光滑,衬层与基体结合牢固,无裂纹、鼓泡等缺陷,用高频电火花发生器逐个检查衬层表面,以未发现衬层被击穿(产生白色闪光现象)为合格。
阀门法兰密封面应符合要求,且不得有径向划痕。
阀门的储存
4.1阀门的存放
阀门出入库房,应按照铭牌上的主要内容进行登记、建账。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做试验记录和标记。
阀门宜放置在室内库房,并按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分别放存。对部允许铁污染的有色金属阀门和超低碳不锈钢阀门,放置、保管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返库阀门,应重新登记。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后的阀门,闲置时间超过半年应重新进行试验。
阀门在保管过程中,不得将索具直接栓绑在手轮或将阀门倒置。
4.2阀门的防护
外露阀杆的部位,应涂润滑脂进行保护。
除塑料和橡胶密封面不允许涂防锈剂外,阀门的其他关闭件和阀座密封面应涂工业用防锈油脂。
阀门的内腔、法兰密封面和螺栓螺纹应涂防锈剂进行保护。
阀门试验合格后,内部应清理干净,阀门两端应加防护盖。
4.3阀门资料管理
制造厂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应与实物相对应,建帐管理。
检试验合格的阀门,检试验部门出具材质复验报告、阀门试验记录和安全阀调试验记录等文件,并应由相关人员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