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的属性是几乎没有电阻,衍生属性是抗磁性,而电阻是电子在定向流动中遇到的阻碍,来源是电子对金属阳离子的碰撞。所以,超导的原因就是电子在定向流动中所遭遇的碰撞次数、碰撞概率几乎降为零。
那为什么普通导体会有大量碰撞?比如每秒钟的碰撞次数10的15次方,那是因为分子、原子的热运动。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其他地方除了电子以外没有任何东西,空空如也,所以如果原子核不动,那么电子顺利通过,不碰到阻碍的概率极大。但是如果前方数以千亿的原子核在不停飞舞晃动,那么电子被碰撞概率就大大增加了。这个不难理解。
这一点由最初的超导现象可以证明,当汞的温度降低到4k,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电阻就几乎消失了,为什么?因为温度太低,汞原子的热运动大幅减少,几乎不动了。
一个相反的例子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铜丝脱落导线变细或者线头接触不良,就会出现导线发热、外皮烧焦甚至导线熔断的现象。这是因为同样数量的电子相同时间内拥挤着通过更小的导体截面积,势必会增加碰撞次数,这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
所以,超导的本质并不复杂,就是金属阳离子更准确一点说是原子核进入了稳态、静态,导致其与电子的碰撞次数大大减少,电子定向移动所遇到的阻碍大大减少,电阻趋向于零。这一点可以由超高压超导体来佐证,比如将硫化氢的压强提高到150万个标准大气压也可以实现超导,可以理解为将分子死死摁住,使其不能动弹,由此进入稳态、静态。
然而一个新的问题又诞生了,从理论上来讲,只有温度低至绝对零度--0k,即零下273.15℃,原子才会停止热运动,进入静止状态,那为什么汞原子没到0k,在4.2k就变成超导?而且随着不断的实验探索,超导临界温度越来越高,这是怎么回事?
单质的同种原子之间可以用范德华力来解释,范德华力是指原子与原子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对于化合物超导体来说,则是因为分子内部各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这首先要明确一点,即分子内部各个原子之间一定是存在相互作用力的,一定有引力,使得各个原子在运动中不会落单、离队,保持一个整体而且是保持一个特定的结构。另外也有斥力,使得各个原子核不会吸引、碰撞、粘合,强化这一点是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的内容。正常情况下,原子或分子保持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为便于理解,我们姑且把引发热运动的力称之为热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样命名并不违背科学),通常情况下,热力要远远大于各个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热力随之下降。
当温度低至某一阈值,分子内部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超过了热力,压制了分子的热运动,各个原子相互锚定,使分子进入了静态、稳态,从而产生了超导现象。
基于此猜测,实现超导体要满足以下条件。
1.是分子质量分布越匀称越好,最起码要各向对称。
2.大质量原子要靠近中心位置,越接近越好。
放两张超导化合物的结构图。一是铁基超导化合物,比较匀称。二是钇钡铜氧化合物(92K),大原子居中,
要摸清超导的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基于原子核的电荷、质量、间距、方向甚至推及核外电子排布等等诸多因素,建立模型,进行大量运算,继而找出其中规律。其中最简单的推演案例便是双层魔角石墨烯。
当人们真正发掘出超导运行的机理,或许可以由发现新的高温超导体转变为创造新的高温超导体,它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室温级别,但它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能够在相对高温下进入静态、稳态。